
来关注《百年工运湘匠传承》专栏报道。李柏霖是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语文教师,2017年大学毕业后返乡从教,9年来创新探索“诗歌+”教学模式,将诗歌写作与音乐、美术、劳动、思政教育相融合,激发乡村学子学习兴趣。今年4月,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清晨的语文课堂上,落叶、糖纸和春雨化作生动教具。李柏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即兴观察创作。学生通过看到的实物,即兴作诗。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小诗人”。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学生 梁玉萱:
“上李老师的课时候感觉很轻松很欢乐 加上我自己也很喜欢写诗,我通过写诗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写成 一首首诗我很开心。”
全国先进工作者、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教师 李柏霖:
“他们诗里让我感受到的那些丰富的美,还有那些饱满的爱,以及他们对于未来对于长大对于理想的憧憬,我觉得这些生命力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
在学校支持下,李柏霖成立诗社,越来越多孩子加入。创作主题从自然、家庭,拓展到理想与幸福。李柏霖独创“接龙写作”游戏,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零基础学生逐步掌握创作技巧,在欢声笑语中从写短句慢慢学会写诗。 李柏霖:
“孩子加入诗社后最大的变化,孩子们都越来越喜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他们觉得他们这样子勇敢大胆的表达出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我们也为此感到高兴。”
2023年,李柏霖成立“创意写作工作室”。学校各科位教师加入。工作室每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孩子以更多元艺术角度认识世界的美。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教师 蒋周利:
“我其实是一个数学老师,也在教孩子们写诗。我就将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和诗歌融合。教孩子们写数学诗。”
执教9年来,李柏霖参加各种进修,利用课余攻读获得教育研究生学位,足迹遍布北京、香港、南京等多个城市,累计参与教育研讨活动100多场。这位乡村教师用诗歌搭建桥梁,带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怀化台郑小霞、会同融媒付俊华
编审:周红、果夫、于红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