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忠诚与背叛》此书作为爱吃火锅烤肉的小蘑菇的一本短篇言情小说,情节曲折且丰富,题材相对新颖,跌宕起伏值得一看。主要讲的是:那时候母亲林秀珠还会亲手给他做手工云吞,会在他发烧时整夜守在床边。但更多时候,母亲的眼神总是越过他,望向某个遥远的地方—……
清晨六点半,康家别墅的智能窗帘自动缓缓拉开。
康传宗睁开眼,习惯性地先看向床头柜上那张全家福——父亲康全种身着深蓝色中山装,胸前别着省政协委员的徽章,威严地坐在正中间;母亲林秀珠一袭旗袍,颈间那串翡翠项链是舅舅去年从缅甸拍回来的珍品;五个姐姐如众星拱月般站在后排,而当时才十岁的他,被安排坐在父母之间的C位。
\"传宗,醒了吗?\"林姨轻轻敲门,\"你爸刚来电话,说今天省政协的考察团要来,让你中午务必去酒店陪客。\"
康传宗揉了揉太阳穴,父亲康全中那张不怒自威的脸浮现在脑海。
老爷子今年七十一了,却依然精神矍铄,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打太极,下午准时出现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奇牌室——那里实际上是他经营了几十年的\"第二办公室\"。
康全种的发家史是这个沿海县城的传奇。父亲康铁山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革命,虽然只当到县武装部副部长,却为子孙攒下了第一笔政治资本。康全种三十岁就当上了工商局局长,在位期间\"恰逢\"县城大开发,舅舅林大发的房地产公司几乎承包了所有**工程。现在县中心最繁华的那条商业街,至今还被老百姓戏称为\"康家街\"。
\"先生,您的咖啡。\"林姨端着现磨的蓝山咖啡进来,看到康传宗盯着全家福出神,忍不住笑道:\"你和你爸年轻时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康传宗苦笑了一下。确实,从五官到神态,甚至连微微发福的体型都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眼神——父亲眼里永远闪烁着精明的算计,而他眼里只有养尊处优的慵懒。
下楼时,康传宗路过书房,瞥见墙上那幅巨大的合影——去年父亲七十大寿,省政协副主席亲自到场祝贺。
照片里,舅舅林大发挺着啤酒肚站在父亲旁边,手腕上那块百达翡丽在闪光灯下格外晃眼。
这位号称\"林半城\"的房地产大亨,靠姐夫康全种的关系拿下了市里大半旧改项目,现在又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南和云南。
\"我妈呢?\"康传宗在餐桌前坐下,发现母亲不在家。
儿子康子轩头也不抬地玩着iPad:\"奶奶一早就去普陀山了,说要去还愿。\"
康传宗会意地点点头——母亲每年这一天都要去普陀山拜观音,说是感谢菩萨赐给她这个儿子。
他从就听亲戚朋友们的唠叨,在生了五个女儿后,四十岁高龄的林秀珠终于如愿以偿诞下男丁,那天康家放了一整夜的鞭炮。
想到这,康传宗不禁好奇父母是怎么在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代生下五个姐姐的。大姐康丽华比他大十八岁,五姐康丽雯也比他大五岁。
据说当年为了不被别人留下口实。听说是为了躲计生委。母亲有三年时间都住在舅舅开发的别墅区里,那里保安森严,连只陌生苍蝇都飞不进去。而五个姐姐的户口,全都挂在不同的亲戚名下。
\"爸,我想换个新iPad。\"康子轩突然抬头,眨着和奶奶如出一辙的大眼睛。这孩子完美继承了林家的眉眼,尤其是那种理所当然提要求的语气,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舅舅林大发。
\"找你妈要去。\"康传宗条件反射般回答,说完自己都愣了一下——这简直和父亲当年的口吻一模一样。
记得初中时他想买辆进口自行车,父亲也是这么打发他去找母亲的。
苏妙端着鲜榨果汁走过来,身上那件真丝睡衣是上周舅妈从杭州寄来的\"样品\"。
\"你爸刚发信息,说考察团里有国土资源厅的人,让你穿正式点。\"她说着把手机屏幕转向康传宗,聊天记录上方显示着父亲康全种的微信头像——一张在renming大会堂前的标准照。
康传宗叹了口气,起身上楼换衣服。经过二楼走廊时,他停下脚步看着墙上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康全种搂着怀孕的林秀珠站在县委大院门口,背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式办公楼。
母亲微微隆起的腹部,应该怀的就是大姐康丽华。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双职工家庭,会在三十年后成长为盘踞整个县城的庞然大物。
看到这张照片,康传宗不禁想起自己那五个姐姐和五个姐夫——康家五朵金花和她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网。
大姐康丽华嫁给了县纪委副书记郑国栋。这位不苟言笑的姐夫在县里素有\"铁面\"之称,但每逢年节,郑家的门庭总是最热闹的。去年县医院采购那批设备时,就是郑国栋一个电话,让招标流程\"顺利\"了许多。
二姐康丽萍的丈夫王建军是县公安局副局长。康传宗还记得去年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抢了玩具,对方家长不依不饶,王建军只是给辖区派出所所长打了个电话,第二天对方就主动登门道歉,还带了一盒\"安溪铁观音\"。
三姐康丽娟嫁给了县医院副院长李志明。康家老小看病从来不需要排队,就连疫情期间最紧张时,李家也能搞到进口特效药。现在母亲定期上门的体检,就是李志明一手安排的。
四姐康丽芳的丈夫赵永强是县建行信贷部主任。舅舅房地产公司的低息贷款,康传宗投资的几个商铺的流动资金,甚至五姐美容院的设备分期,没有一样离得开赵永强的\"特殊关照\"。
五姐康丽雯最年轻,嫁的却是县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周斌。去年县里舅舅那起土地纠纷案,对方当事人原本态度强硬,周斌出面\"协调\"后,很快就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协议。
康传宗眼皮不自觉地跳了一下。在这个县城里,康家的女儿们就像五根擎天柱,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家族的地位。
而作为唯一的儿子,他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你不需要有多大的本事,只要维系好这张关系网就够了。
衣帽间里,康传宗选了套最贵的杰尼亚西装——这是去年舅舅公司年会的礼品。
他系领带时,无意中瞥见角落里那个落满灰尘的小提琴盒。那是他大学时买的,曾经幻想过当个音乐老师。
后来母亲在他脸上的那巴掌就粉碎了这个梦想:\"我们康家的儿子,怎么能去当孩子王?\"那是母亲唯一一次打他。
康传宗刚系好领带,就听见楼下传来苏妙标志性的高跟鞋声——那种不紧不慢的\"哒哒\"声,像是丈量好了每一步该有的优雅分寸。
他对着镜子最后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镜中映出妻子修长的身影正倚在门框上。
\"我爸刚来电话,\"苏妙晃了晃手机,手腕上那只卡地亚蓝气球手表在晨光中闪着低调的光,\"说省教育厅的王副厅长临时要来参观县一中,让你中午务必到场作陪。\"
康传宗暗自苦笑。苏妙的父亲苏志明是市教育局局长,和自家父亲一样,总能把各种公务场合变成家族社交场。
上周县一中校庆,明明是教育系统的活动,硬是被两位老爷子安排成了康苏两家的大聚会。
\"你妈去吗?\"康传宗随口问道,眼睛却盯着苏妙脖子上那串珍珠项链——那是去年她母亲蒋雯丽送的生日礼物,据说是从日本御木本专柜订制的。
苏妙轻轻抚摸着珍珠,这个动作让康传宗想起第一次相亲时的场景。十一年前在县里最贵的茶楼,介绍人特意强调\"苏局长千金\"的身份时,苏妙也是这样摸着脖子上的珍珠,笑得温婉又疏离。
\"我妈一早就去杭州进货了,\"苏妙转身往衣帽间走,\"说是新学期要到了,得提前备货。\"
她母亲蒋雯丽经营的\"文教用品公司\",垄断了全县中小学的文具供应。去年省里推行\"阳光采购\",全市87所学校的招标书上却都神奇地出现了\"需具备十年以上本地服务经验\"这一条。
衣帽间里,苏妙正在三面落地镜前试衣服。
这个二十平米的衣帽间是装修时特意扩大的,现在塞满了各个季节的名牌服饰。
康传宗看着她拿起又放下几套裙装,最终选了件藏蓝色的Dior套装——端庄得体,恰到好处地彰显身份又不显张扬。
\"这套合适吗?\"苏妙转了个圈,看似询问实则确认的语气,和她父亲在教育局开会时如出一辙,\"王厅长以前是我爷爷的秘书,最讲究这些。\"
康传宗点点头。苏妙的爷爷苏老当年是县武装部政委,和自家爷爷康铁山是过命的战友。
这段革命友谊在第二代延续——苏志明和康全种同年进入体制;到了第三代,他和苏妙的联姻,不过是给这个早已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再系上一个死结罢了。
\"子轩呢?\"苏妙突然问道,正在涂口红的动作顿了顿。
\"林姨送去上学了。\"康传宗看了眼手表,\"你弟是不是今天去邻县面试?\"
提到弟弟苏睿,苏妙脸上闪过一丝得意:\"就是走个过场。他们县长的儿子去年还想调到我爸分管的人事科呢。\"
她轻轻合上口红盖子,\"年底前应该就能当上一中教务主任了,才32岁。\"
康传宗想起那个总是一身潮牌的妻弟。苏睿师范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重点中学,三年就当上年级组长,五年升副校长,现在又要跨县提拔,混两年基层经验。这升迁速度,连自家那些姐夫们都自叹不如。
下楼时,康传宗的皮鞋踩在进口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栋别墅是结婚时名义上是两家合买的,实际上苏家出了全部——蒋雯丽直接让财务转了账,连收据都没要。
作为回报,康全中帮苏家搞定了新区那块教育用地的变更手续,现在那里立着全县最高的文具批发市场。
餐厅里,林姨已经摆好了早餐。水晶盘里盛着从舟山空运来的海鲜粥,旁边小碟子里是苏妙最爱的绍兴醉蟹——这是蒋文丽每月定期从老家捎来的。
\"我妈说周末家宴,让你爸把李院长也叫上。\"苏妙小口啜着粥,语气平常得像在讨论天气,\"她有个闺蜜的女儿想进县医院。\"
康传宗\"嗯\"了一声。这种请托在他们两家之间早已是家常便饭。
上周苏妙表妹结婚,婚车队伍里光宝马就停了六辆。
七点五十分,苏妙的手机响了。她看了眼来电显示,微微蹙眉:\"我爸。\"按下接听键后,她的语气立刻变得恭敬起来,连坐姿都不自觉地端正了。
\"好的爸爸...知道了爸爸...我会和传宗说的...\"这一连串的应答让康传宗想起儿子在家长会上的表现。
苏志明在女儿面前的威严,丝毫不亚于在教育局的下属面前。
挂掉电话,苏妙轻轻叹了口气:\"实验中学新校区那个工程,爸让你舅舅公司别插手太明显。\"
她擦了擦嘴角,\"最近巡视组在查教育系统的基建项目。\"
康传宗会意地点点头。两家虽然利益交织,但该避嫌时还是要做做样子。
就像去年县医院采购那批设备,明面上是公开招标,实际上三姐夫李志明早把参数设置成了只有舅舅公司产品才能达标的标准。
门口,两辆车已经准备就绪。苏妙那辆白色宝马5系是去年生日时蒋文丽送的,车牌尾号6688,在县城里比警车还醒目。而康传宗的奥迪A8则低调得多——这是他从政的智慧,也是父亲多年耳提面命的结果:苏家可以张扬,康家必须低调。
\"晚上见。\"苏妙轻轻吻了吻康传宗的脸颊,这个例行公事的告别吻已经持续了十一年。
看着她驾车远去的背影,康传宗突然想起结婚那天,苏志明在酒桌上拍着他肩膀说的话:\"传宗啊,从今往后,咱们两家就是根连着根了。\"
当时他只觉得这是长辈的酒后醉言,现在想来,却是再清醒不过的实话。
在这个县城里,康家和苏家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大树,根系早已纠缠不清,共同汲取着这片土地的营养。
奥迪驶出小区时,康传宗看到路口新开的\"文教书店\"——这是蒋文丽最新拓展的业务,据说已经拿下了全县中小学的教材征订权。
店门口挂着\"热烈祝贺我县高考再创佳绩\"的横幅,落款是县教育局和文教用品公司。
这就是苏妙的家族——爷爷扛过枪,父亲执掌教育,母亲垄断文具,弟弟年轻有为。他们和康家一样,都是这个县城里看不见的规则制定者。而他和苏妙的婚姻,不过是两个家族心照不宣的又一次\"强强联合\"罢了。
八点二十分,康传宗开着车,手机突然响起。是舅舅林大发的专属**——一段俗气的《恭喜发财》。
\"传宗啊,考察团那个张厅长特别喜欢紫砂壶,我让人送了一套顾景舟的到你办公室。\"舅舅的大嗓门震得手机发颤,\"晚上吃饭时你见机行事,争取把滨江那块地的指标搞定。\"
康传宗含糊地应着,心想父亲和舅舅这双簧唱得真够默契的。一个负责官方接待,一个负责私下打点,而自己不过是他们精心培养的传声筒罢了。
等红绿灯的时候,康传宗看到路口新开的\"大发地产\"售楼处——舅舅公司的第N个分店。
巨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首付20万起,安家新城芯\",而实际上这片区域的房子,普通公务员不吃不喝二十年也买不起。
这就是他康传宗自己的家族史——爷爷扛过枪,父亲掌过权,舅舅赚过钱。他们像一棵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大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而作为这棵树上最新长出的枝桠,康传宗甚至不需要思考如何生长,因为早就有人为他规划好了所有方向。
苏妙康丽华林秀珠小说章节目录阅读-婚姻的忠诚与背叛在哪免费看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