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or“花园”?
你留意过城市中的那些“山咔咔”吗?它们大多藏身于轨道边、大桥下、社区旁,本是大自然的绿色馈赠,有的因缺乏有效管理,逐渐沦为违规种菜、垃圾堆积的“脏乱差”角落……
成为周边居民头疼的“生态难题”。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加快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重庆积极推进实施中心城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不少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逆袭“高颜值”山体花园,完成了“超级变变变”。
✍ 截至目前,中心城区重要沿线山体环境整治工作涉及的287个问题,已实现全面清零。
它们是如何“变身”的?
来看几个案例
沙坪坝区沙滨路轨道环线段
城中山体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位置:沙滨路轨道环线桥下,华宇秋水长天与高家花园大桥之间。

该山体曾是一片脱管荒地,生态退化、环境脏乱。沙坪坝区创新运用“三查、三治、三管”工作法,清理垃圾3.5吨、枯树19株,治理污水直排1处,拆除乱搭建6处,清理菜地2400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沙坪坝区在沿线打造全市首个智慧气象公园,建成观景栈道675米、健身步道1152米、主题游园6个和抗战气象博物馆1个。如今,该项目已荣获“最美山城绿道”等8项荣誉,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样板间”。
大渡口区马桑溪大桥桥头
城中山体治理项目
项目位置:大渡口区双溪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桥头西侧。

大渡口区马桑溪大桥桥头8万平方米山体曾因权属复杂沦为“私家菜园”。通过多方联动攻坚,采取“会议研究+现场商讨+定期督办”机制,出动百余人次开展10天专项整治,成功劝离100户种菜居民。
如今,该地已实现“逆袭”——香樟等乔木取代杂乱菜畦,荒坡变身层次丰富的靓丽景观,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赏景的靓丽空间。
北碚区北温泉街道
人民村原浸口社山体治理项目
项目位置: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人民村原浸口社。

该地块曾因权属复杂、面积达8万平方米等问题长期处于失管状态。北碚区通过创新政企协作机制,以“零地租+灵活招商”模式引入药用菊花种植产业,带动45名村民就业,种植户亩均增收2500元,每年节省管护成本10万元。
如今,杂乱空地已变身金色花海,并建成烘干加工产业链,打造出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金色田园”示范项目。曾经的治理痛点,成功转化为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多赢典范。
巴南区轨道交通2号线鱼洞至大江段
下方道路旁城中山体整治项目
项目位置:巴南区轨道交通2号线鱼洞至大江段下方道路旁。

曾经,这里是城市开发建设遗留的“边角地”,部分居民私自种菜、搭棚、沤肥,环境问题突出。巴南区通过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开展“马路办公”,彻底清理垃圾和违规菜地,实施“无裸土绿化”。
✅ 同时,栽种红叶石楠球、樱花、四季桂花、迎春等植物,播撒花籽草籽,随坡就势修建步道,实现“美化提升+还绿于民”。整治后,属地街道将该地块纳入日常管护范围,杜绝问题“回潮”。
……
这场“山体变形记”,还在继续上演!
你身边是否还有这样的“潜力股”?
来评论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