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农村网】
7月22日,汉中市举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据悉,汉中市深入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新增省级非遗工坊10家,年产值4.48亿元,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会上,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近年来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成果及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据介绍,汉中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新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全省社区博物馆1家,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2个,29处文物点纳入国家文物局蜀道保护利用重点清单。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高效完成4188处“三普”文物点实地复核,核查率达100%。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将镇巴文明史前推三千年。
目前,汉中全市已建成博物馆28座、非遗展馆(厅)14个,并建成可移动文物数据中心,完成293件(套)珍贵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市博物馆优化秦蜀古道和石门十三品展陈,引入3D裸眼沉浸式技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获评国家一级馆。同时,汉中“石门十三品”文创展品赴日韩巡展,汉中藤编、宁强羌绣、镇巴民歌在中亚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坚持将非遗特色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藤编年产值达2.1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汉中藤编非遗工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王缠卫)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