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7月2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452.42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8.74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840.6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413.06亿元,增长4.8%。

九衡铝业喷涂生产线上,待喷漆的铝材高挂。牟绍莉 摄
上半年,创新驱动发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新产业加快成长,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比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30.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新动能加速积蓄,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4%,比一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业态加力赋能,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3%。
“千方百计克服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多重挑战,强力推进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全省经济顶压前行、负重前行,产业支撑持续增强、结构调整逐步见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朝晖说,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投资引擎强劲发力
今年贵州“新年第一会”“新春第一会”主题明确,目标直指产业现代化,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省经济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奋勇开局。
年初,总投资约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在织金县开工建设,这个深化落实‘富矿精开’战略的生动缩影,将成为贵州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重要抓手。
4月,又一个百亿级项目——贵州开阳“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将补齐贵州新能源产业锂、铁、铜等资源要素短板,大力提升全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上半年,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在黔中大地持续涌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7%,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六盘水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筒仓。牟绍莉 摄
实体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7%,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0%,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47.0%,民间投资增长5.6%。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企业生产后劲足。在贵阳永青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5G专网搭建的“神经系统”,无人搬运车在立体仓库中有序穿梭,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毫米级精密焊接,闪耀着数字化变革的光芒。马蜂窝打造的首个省级全域智慧旅游平台——“AI游贵州”,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旅行规划服务……

贵阳永青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杨唯 摄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加力,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劲表现,意味着贵州作为后发地区正成功突破传统要素依赖。”贵州财经大学教授陈劲松说。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在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高效运转,该装置每年将140万吨磷石膏“吃干榨净”,生产出60万吨硫酸和80万吨水泥,实现了资源价值最大化。
贵州中航电梯通过数字化改造,将机器人操作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废品率降至0.01%,日产能达500套,展现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果。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牟绍莉 摄
上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占GDP比重为27.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国3.2个百分点,连续9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大产业基地”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六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
“富矿精开”深入推进,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0%,重点产品氧化铝、铝材、黄金、磷矿石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2%,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延续今年以来两位数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83.0%、69.6%、37.5%和12.3%。
特色轻工业持续发力,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2%、16.6%、14.6%和12.8%。
作为西南综合能源基地,今天的贵州主动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向着“火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截至6月末,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为58.2%,较年初提高3.8个百分点,这些新能源产业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威宁灼甫草场上屹立着一台台风机。牟绍莉 摄
“作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我们的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也出口海外。”贵州中伟兴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盖纯雷感慨,正是贵州可靠的绿电支撑,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当下,贵州正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8.2%、10.6%。
今年暑期,贵州旅游市场涌现出一批“黑马”景区,其中荔波酷玩森林凭借沉浸式森林探险体验快速走红,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折射出贵州从传统观光游向体验式旅游的转型成效。

酷玩森林悬崖咖啡馆 。受访者供图
想要与美景相连,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继“支支串飞”后,结合市场需求,贵州推出了更便捷的“小车小团”,从2024年至今年6月,贵州全省共完成小车小团包车订单11万单,目的地以“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景区为主,带动了消费。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贵州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市场预期有效改善,消费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截至目前,贵州已将45类家电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联动6365家家电企业、2860家3C数码企业覆盖全省所有县城和重点乡镇。
全省聚焦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精准施策,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不断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0%,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平稳增长。

在青云市集感受夏日夜经济的人们。牟绍莉 摄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1—5月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7%,是推动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发力,全省服务业市场信心增强,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王朝晖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牟绍莉
编辑 姚梅 王小婷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