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旭
机关单位中,圆滑世故、暮气沉沉的干部时而有之。然而,当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呼唤新气象时,如何令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焕发新活力,蜕变为支撑基层治理的新支柱,无疑是一道关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考题。
所谓老,实为基层经验在时间中酝酿出的深厚宝藏。那些熟谙基层情况、深谙社情民意的老干部,其经验犹如一道防波堤,为基层工作之舟挡开暗礁。当新政策出台时,他们可凭借对社情民意的精准把握、久经考验的处事智慧,预见执行中可能的险滩漩涡,使政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地落地生根。
事实上,某些老干部的圆滑之表象,其根源往往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积弊息息相关,甚至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圆滑,有时表现为对新部署新要求的软抵抗,以经验丰富为名行推诿塞责之实;有时表现为调研走过场、联系群众摆架子,沾染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有时则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中消磨了斗志。这种圆滑,反映出部分老干部面对新挑战时主动求变的动力不足,更是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要清除的顽瘴痼疾。
因此,要真正实现由老干部到新支柱的涅槃,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思想洗礼的熔炉和行动校准的标尺。一方面,需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坚决祛除圆滑中潜藏的“四风”顽疾,破除经验主义背后的惰性与暮气;另一方面,更需激活老的厚重,让老干部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新课题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宝贵经验融入务实、清廉、高效的新风之中,在新时代炉火中淬炼为治理的坚实梁柱。
让老干部在基层舞台焕发新光彩,不仅是其个体价值的重塑,也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弘扬实干清风的关键所在,更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