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八卦,乃四十四年前亲历目睹。1981年春,杜宣为团长,率林绍纲和我,应日方邀请,组成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其间会见到不少日本著名作家。
松本清张邀我们到他家做客,据说是破例,他有社交恐惧,且有怪癖,能进入他家拜访,我感到荣幸也很好奇。松本出身寒微,十三岁被迫辍学谋生,先后当过街头小贩、电器公司学徒工和印刷厂学徒,二十八岁时才进入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当计件工。1943年被征兵驱往朝鲜,战后被遣返,为养活七口之家,成为一个批发笤帚的游商。他一直怀有文学梦,但直到1950年四十一岁才在一次征文中发表出处女作并获三等奖。1952年,四十三岁的松本清张写出《某〈小仓日记〉传》,刊登于杂志,获得第28届芥川龙之介奖,这是日本纯文学的至高荣誉,从此跃登文坛,开始了专业作家的生涯。从那以后他时来运转,频频以推理小说引发出轰动效应,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名利双收,他1961年发表的小说《砂器》,1974年拍成电影,1980年引进我国,影响极大。

1981年在东京松本清张住宅庭院,右三松本清张,右二刘心武,右四杜宣,右五林绍刚
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松本宅占地颇多,他极少邀客进家,我们的邀请方人士也是沾我们的光,头一回开了眼界,只见宽阔的前庭花木扶疏,池桥秀雅,住房堪称豪华,且前半部欧式,后半部和式,他引领我们一行到一侧中门进入,于是窥见后半部的和式风格,有枯山水的布置,他的夫人是在他最困顿时嫁给他的,原是贫苦农女,糟糠之妻不下堂,松本发达之后造宅,特意将后半部造成和式风格,以令夫人舒心。我们路过时,恰好松本夫人正在回廊漫步,见到我们很自然地弯腰鞠躬,我们都以点头微笑还礼。登楼转过几道回廊,进入松本阔大的书房,满壁图书自不必说,更有玻璃罩里的中国铜鼓以及日本古代甲胄的陈设夺人眼目。他坐到书桌前准备为我们在他的新书《眩人》上签名,这时我观察到他的一个小动作:伸出右手掌几次拂拭纤尘皆无的洁净桌面。他那手指有些变形,手背静脉如蚯蚓凸起,那时他已不执笔写作,通过口述由秘书记录,在赠书上签名时手指有些颤抖。
后来他在一家著名的中餐馆招待我们,竟将那晚整个餐馆包下,也并不在单间设宴,而是在散客堂食的空间当心,特设一桌款待我们,开宴前,我再一次注意到,他又以右手掌拂拭洁如镜面的桌案。后来憬悟,松本的拂案,也许是前半生经历过太多的人间烟尘,功成名就后,不禁有这种下意识的小动作,逗漏出他内心的某种微妙情愫。松本对我们如此破格接待,是因为他珍视中日友好,也是因为他想请求中国方面为他到中国一些与祆教相关的偏僻地方参观提供帮助,他正为一部涉及祆教的作品搜集素材。那以后他又在家中接待了中国作家。
几天后在大阪一家餐馆包间,与女作家有吉佐和子晤面。她比松本小二十二岁,父亲是银行高级职员,小时在国外度过,战后回到日本,毕业于东京女子大学,生活一直富裕,二十五岁就凭小说《地歌》获得芥川奖,一炮而红,少年得志,一帆风顺,豪气万丈。她容貌秀丽,但让我联想到的不是杜丽娘而是花木兰,有一股逼人的英气。她从1961年起,多次访问中国,也总在日本接待中国作家,跟杜宣十分熟稔,见杜宣西服革履、法兰西帽却未戴手表,立即撸下腕上一块瑞士大表,非要杜宣戴上。大家言谈极欢。她197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恍惚的人》,敏锐地捕捉到当时开始冒头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细腻入微的描写,写出老年人的无奈、中年人对老之将至的恐惧,小说出版后,震动社会,出版方一再加印,很快销量直冲二百万册,1973年搬上银幕,票房很高,以至于“恍惚的人”成了意味深长家喻户晓的名词。

有吉佐和子(1931-1984)
《恍惚的人》中译本197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印5万册,很快加印,我读过,席间把书中印象最深的几个细节拎出来,赞叹写得真好,有吉听了微笑。但接着出现的一幕始料未及,杜宣告知她,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严文井那里获悉,《恍惚的人》中译本又印了10万册,有吉跟严文井也熟,我本以为,她听了一定高兴,谁知她眉头一挑,“嘭”地拍了桌案,竟愠怒地说:“谁让你们印那么多的?”我们都惊呆了。那是我平生头一回听到一个作家因为出版方将其著作印多了而发怒。这是怎么回事啊?
后来才明白,在日本和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严肃作家纯文学和通俗作家畅销书,是河水、井水两样存在,有的自恃为纯文学写作的作家,很怕有批评家因为自己某部著作因为俗众喜、销量大而被归类到后一种,有吉就有此种心理,不以百万销量为荣,反觉难为情,故嗔怪严文井人文社不该那样印行她的作品,似乎那样就把她等同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了。有吉乃性情中人,一贯直爽豪放,偶尔拍案惊奇,亦神来之笔矣。
其实严肃作家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畅销书虽然各有圆心,但半径扫描时两圆会相割,形成一个“叶子瓣”,处在“叶子瓣”的作品,可兼具河水之美井水之甜,正所谓雅俗共赏各取所需。但“叶子瓣”外的河水井水,大可互不相犯,自营繁荣。有吉1984年去世,松本1992年去世。以上旧日见闻,或可供聊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