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观点

时间:2025-05-06 10:08:00

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 王坚:

人工智能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中扮演关键作用,它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人工智能+”不是加什么,而是怎么加,更是加机制创新,不能走向“庸俗化”。同时也要认识到用人工智能延展人类的创造力,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帮助谁”,这一点非常关键。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

普惠,是衡量智能向善的标尺。人工智能的变革浪潮,有效降低了人机交互,以及普通人调用云端智能的门槛。无论是什么职业,都要尽力去学习和了解AI。应当加快促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的社会协同机制,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民数字素养,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人们的工作生活。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陈俊龙:

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对此,要从两大方面着力推进,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发展,这点很多地方包括广东已经在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点的布局、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必然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厚积薄发。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 郑子彬:

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其实创新能力和可塑性是很强的,创新氛围浓不浓跟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把打分标准从封闭式变成开放式,从改变评价指标入手,就能够倒逼人才去创新。

统筹:丁建庭 祁 雷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汪棹桴 孙文静 杨 悦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张 迪 钟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