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藏着汉代“顶级驿站”?AI带你探秘悬泉置遗址

时间:2025-05-03 17:09:00

在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休息,竟能穿越到两千年前的汉代“顶级驿站”?这个“五一”,位于G3011柳格高速敦煌段的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正式运营,一经开放便成热门打卡地,上演了一场现代交通与古代邮驿的奇妙时空对话。

本视频由AI生成

悬泉置服务区的火爆绝非偶然。它深度融合“简牍文化”“邮驿文化”“丝路文化”,将汉代驿置遗址与现代服务区功能巧妙结合,创新采用“交通+旅游”“服务区+景区”模式,摇身一变成为集遗址保护、文化体验、高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遗产景区。在这里,游客停车即入园,可无缝穿梭于汉代驿站复原区、悬泉街市等场景,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也首次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何为悬泉置?

“置”在汉代比普通“驿站”级别更高,是重要的官方综合性驿置机构。经考古发现,悬泉置设立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前后沿用300余年。汉武帝时期,从敦煌到长安的丝路沿线设有80多个驿站,而悬泉置是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堪称两汉丝路繁荣的“活化石”。

鼎盛时期,悬泉置日常有30多名吏卒值守,承担传递官方文书、军情急报,接待往来官员、使者等重任。持有官方通行文书的人员,都能在此获得食宿和后勤补给。置内还专设马厩,配备40匹快马,构建起汉代高效的邮驿网络。在汉代,从敦煌到长安,步行需一两年,马车需2个月左右,但遇军情急报,依靠沿途驿站接力传递,8天便可送达都城。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约7万件文物,其中3.5万枚简牍尤为珍贵,为研究汉代历史、交通、文化提供了海量一手资料。如今,借助AI技术,这些沉睡千年的史料被转化为生动画面,带领我们“重回”古悬泉置,感受“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盛景。

两千多年前,悬泉置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如今,它所在的服务区仍是河西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古代顶级邮驿与现代高速交通的千年“握手”,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出行体验与文化震撼。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