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相关推荐
全国首创“区块链+AI”充换电风险预判平台 上海铁塔“电安哨卫”亮相2025-04-30
加速“智改” 推动“数转” 释放“动能”2025-04-29
直播购物,越买越贵?记者调查直播间"杀熟"现象2025-04-29
直播购物,越买越贵?记者调查直播间“杀熟”现象2025-04-29
今年一季度我国计算机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超7800亿元2025-04-28
数字金融绘就服务为民新图景2025-04-27
外媒:基辅遭空袭致9人死亡后,特朗普罕见发文批评普京2025-04-24
西安灞桥法院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审执数据会商研判专题会2025-04-24
23466亿,同比增长6.0%!山东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2025-04-23
“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2025-04-23